首页 >> 石膏矿

郑煤机濒临破产到行业龙头甲醛检测

2022-12-27 16:38:13 甲醛检测    

郑煤机:濒临破产到行业龙头

郑煤机:濒临破产到行业龙头

2007-7-6 10:04|查看: 1945|评论: 0

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郑煤机)是我国设计制造煤炭综合采掘支护设备——液压支架的大型国有企业。由于抓住了创新的“牛鼻子”,这个一度濒临破产的老国企6年来销售产值从1亿元攀升至23亿元,年均增速65%以上。创新还帮助郑煤机利用自主设计研发的产品,一举打破了国际煤机巨头对我国高端市场的垄断,逐步进入国际市场。今昔对比,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焦承尧说:“没有创新,只能适应市场;有了创新,才能引领市场。” 郑煤机始建于1958年,曾制造出我国第一台液压支架。2006年公司工业总产值达到23.8亿元,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,6800多架液压支架年产量名列世界第一。 由于工艺落后、体制僵化,加上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,上世纪90年代的郑煤机一度走到了历史最低谷:连续9年亏损,拖欠职工工资8个月,资产负债率高达111%。 2000年7月份,在河南省煤炭工业局的主持下,郑煤机进行领导班子调整,37岁的分厂厂长焦承尧竞聘成为总经理,新班子平均年龄不到40岁,成员绝大多数是一线生产和科研骨干。 新班子上台后,改革和创新立即成了郑煤机的关键词。在人事方面,通过实行竞聘制、任期制、岗薪制和末位淘汰制,解决了中层干部的选拔和激励机制;在分配和用工等方面,坚持把每个岗位承担的责任、压力和贡献大小与其收入挂钩,既突出不同级别人员之间的差别,又突出同级不同岗人员之间的差别。据郑煤机内部测算,在人员和设备不变的情况下,上述改革使其生产率提高了30%。 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的重视也体现了郑煤机用人观念的变化。据液压工程中心56岁的高级技师赵胜利介绍,由于当年技术工人不受重视,厂里无人组织考试,本来拿到技师资格证5年后就能考高级技师的他,却整整等了8年。如今,赵胜利享受的待遇甚至高于公司内一些中层干部。 对人才的重视和鼓励使郑煤机获得了丰厚回报。据统计,截至2006年底公司共获得或被受理发明专利7项、实用新型专利26项,形成了31类上百个品种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。 依靠创新郑煤机还解决了长期困扰支架设计的一个“瓶颈”性难题。据了解,由于每架支架的设计都要考虑矿区复杂的地质条件,从而造成不同矿区的支架种类和结构差异很大,使支架制造周期长、成本高且稳定性差。数据显示,2004年以来郑煤机每年生产的品种都达到100个以上,有的品种的产量甚至少到仅有1架。 针对现状,设计人员大胆创新,提出了模块化设计思路,即把支架看成若干个模块的集成,每个模块按照形式和规格分成若干个品种,每个品种的模块其图形、尺寸以及相应的工艺都是固化了的。这样变动后,无论遇到什么品种的支架,“设计人员只要根据需要选择模块,然后采用搭积木的方法进行组合就可以了。” 据统计,2003年以前,新设计一套支架平均出图500张左右,现在降到不到300张。 值得一提的是,此前国内高端煤机市场基本被国际公司垄断。自2004年研制出第一套高端支架后,郑煤机逐渐将国际公司逼出中国市场。 2005年,公司为国内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成功研制出4.5米液压支架,该项目的产品标准也成为我国首个与欧洲接轨的液压支架产品标准。2007年,郑煤机又为神华集团自主设计研发出6.3米液压支架,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投入使用、工作阻力最大、支护高度最高的液压支架。 2006年统计显示,郑煤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0%,其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超过80%,目前产品已开始向俄罗斯、美国等地出口。 尝到了创新甜头的郑煤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。2005年、2006年,公司的研发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82.2%和50.5%。近几年,公司陆续用于更新和添置设备的资金也高达4亿元。 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局长李恩东认为,郑煤机的成功一方面依赖于当前煤炭工业整体的好形势,但更重要的是企业领导能够解放思想,不断创新。 难得的是,走出低谷的郑煤机人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。焦承尧坦率地告诉记者,现在企业虽然翻了身,但“目前这一切还只是量的变化,不是质的变化。”他说,“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有一套好的产权制度、一个好的机制、一个好的团队,这样才能有好的产品,而郑煤机离这一切都还有不小的距离。” 为塑造世界名牌,提高国际竞争力,郑煤机已经提出了产权多元化、产品成套化、高端产品国际化、中端产品租赁化、低端市场股份化的发展战略,力争从制度上保障企业既能做大做强,还能走得更远。

芜湖人才网

找工作

招聘网

招聘

茂名招聘网

友情链接